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开放教育办学“热词”辨析(一)
日期:2023/3/1 16:53:35 开放大学电大报名网 浏览量:

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读懂中国开放大学的外延和内涵很有必要。针对“系统”还是“联盟”、“理念”还是“使命”、“学科”还是“专业”、“文凭”还是“学位”、“银行”还是“银联”、“一流”还是“特色”这六对开放教育办学中的“热词”,继而在开放大学这个大平台上,秉持开放教育理念、进行充分的辨析,就能面对复杂的现实,不断减少更多的纠结。

 

开放教育办学“热词”辨析(一)

 

“系统”还是“联盟”

 

这里讨论的是中国开放大学的体制架构,即究竟是相对刚性的“系统”好,还是富有弹性的“联盟”好。毋庸置疑,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一个系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严格按照行政区划形成庞大的办学框架,同时又向行业延伸和社区辐射,中国第一,世界唯一。应该说,高层决策、举国体制、行政推动,这正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长期以来得以快速筹建、迅速扩张、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特别是30多年来,这个系统遵循“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思路,坚持“统一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的“五统一”教学总原则,在国民教育,特别是在继续教育中规模巨大,颇有影响。然而中国如此之大,不仅东西南北的基础条件不一样,而且上下左右的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一刀切”和“一风吹”地运作和管理可能无助于科学的发展。再加上一个如此之大的办学系统,不仅属地化管理、分灶式拨款,加上天生“分级办学、分片教学、分散学习”的特点,往往难以掌控和疏以协调,极易导致行政色彩加剧,学术风气式微,质量保证也难以奏效,同时还要承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业风险。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大学已由农耕时代分散、封闭系统的“点状”结构,早已过渡到工业时代连续、半封闭系统的“线状”结构。虽然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早已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形成了连续、半开放系统的“块状”结构,但依据信息时代盛行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特征的互联网思维,进化到覆盖、完全开放系统的“网状”结构还需指日可待。于是,从“点状”到“线状”,再由“线状”到“块状”,最终进入到网络时代的“网状”,这将是一个与时俱进且无法避免的大学发展趋势。中国开放大学也只有构建了全开放的网状办学体系,或许才有可能既可以摒弃以往大学的封闭、集中、隶属的等级框架,而且还可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拓展更大的立体空间。根据网络结构理论,中国开放大学体系的网状结构上的每一所办学单元都是相对独立自治的中心,而非可有可无的节点,它们既依托网络维系着自身独立的运行,但同时又共同支撑着中国开放大学这个宏大的体系,松散、互补、高效、低耗,难怪约翰·丹尼尔将其美誉为“这就是未来的大学”。如此看来,中国开放大学与其不能像英国开放大学那样实行完全的“一校制”,倒不如各个开放大学和电视大学“结盟”或“加盟”,亦即打造“中国开放大学”联盟。其实,现实中这种体制的格局已经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或倡导下业以形成。

 

已有的国家开放大学和5所地方开放大学、即教育部批准成立的“1+5”所开放大学,坚决不能单干而应主动“结盟”;同时尚未批准成立开放大学的省级电视大学也应尽快“加盟”以成为实质性的国家开放大学分部,通过“联盟公约”以约法三章,制定“联盟章程”以明确责任担当。这样才会在实现“自愿、平等、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完成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和互联网精神的中国开放大学体制架构,才能齐心协力地共同创造中国开放教育的新纪元。

 

“理念”还是“使命”

 

这里想评说的是中国开放大学的责任担当,究竟是“理念”主导还是“使命”领衔。当初我们在从事远程教育的时候,由于事业全新,我们常常很乐意自由地表达各种日新月异的办学理念。这是因为理念之于大学至关重要。“大学的理念意味着大学的本质,作为与制度相对的一种精神存在”,它不仅引导着我们的具体行动,而且还是我们赖于宣传和展示的精神形象所在。比如,“宽进严出”、“以学生为中心”、“远程教学”、“开放学习”、“质量保证”,以及“支持服务”等等。

 

教育理念这东西虽然与学校文化密切相关,它是“借助于人的本分的纯粹思维和人的本质的根本考察形成的。”然而在中国开放大学创建的初始阶段,理念一定是来自于顶层,不是说在领导的口中,便是写在文件的纸上。最终要真正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并将其完全付诸实施,还得容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其真正积淀成文化而潜移默化。

 

说到“理念”,就不能不说到“信念”。而说到“信念”,我们马上又会联想起“理想信念”,它专指一种信奉,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层次更高,相对遥远。而“理念”呢,既是“信念”的一种实化,也是一种经过提炼且深刻化的观念。于是我们在办学中常要求的“信念的引领、理念的确立、观念的更新”也就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然而问题是信念究竟来自何方?信念既然作为一种“理想”,视为一种“追求”,那么它就天经地义地与“使命”密切关联了。而所谓大学使命,“正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因此,创建一所理想的开放大学,办学理念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坚守和奋斗的支柱。但是办学理念又来自学校使命,而使命正是我们一所大学社会责任的全部担当。只有明确了我们创校的使命之后,全体师生才可能确立共同的、相应的理念,然后也才会有一齐努力的行动。

 

倘若使命不明确,或者没有写入我们的“大学章程”,那么再好的理念也是无源之水,也是空中楼阁。正如有学者这样说道,“根本上,大学的产生是为了一种公开的信仰和使命,大学的存在则是为了实现人类自身关于普遍主义真理的理念。”因此,“大学理念与大学使命紧密相连,因为只有确定了大学的使命与目标,才能为大学理念定位。”

 

那么什么又是我们中国开放大学的神圣使命呢?大学肩负的使命,也就是全面地、卓越地实现大学的社会职责,也就是说作为使命的赋予不仅与社会有关,更与时代有关。与社会有关,那就是与办学者、教学者和管理者,以及与我们广大的教育服务对象直接相关,这应是共同的,即与学校本身的定位有关。我们一般认为定位是自我所为,其实不对,定位通常是社会所要求且直接赋予才对。若与时代有关,那么使命就与开放大学发展的进程以及未来的作用密不可分。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化到知识经济时代,从固定校园转型为网络平台,尤其是从远程教育推进到开放教育,我们的使命应当是光荣而伟大,坚定而持久的,那就是“服务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投身于地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致力于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而源于这崇高使命的“教育开放”正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根本理念。英国开放大学将其使命的核心内涵,精要地阐释为“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思想的开放”,因而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其它我们耳闻目睹的任意多种“开放”的说法只是由此延伸而来,派生出去的。最为重要的还是我们不能因为兴奋而过于专注那些个理念,但恰恰忘记了我们究竟为何出发的使命所在。


本文摘自国家开放大学时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