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考试
学习考试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考试
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专业专科《法理学》复习资料
日期:2023/2/19 12:33:39 开放大学电大报名网 浏览量:

有关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学专业的相关复习资料,仅供学习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完成学校要求的网课和面授课等教学任务,顺利通过形考和线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 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 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国家和法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 A.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B.人们观念和文化的变化 C.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出现 D.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从主体对法的需要的角度来理解法的价值,即法(A)。 A.法的目的性价值 B.法的工具性价值 C.法本身的价值 D.法的价值

 

4.《刑法》中关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的规定属于(D)。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6.在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核心要素是(B)。 A.法律概念 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 D.法律逻辑

 

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 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着人的世界观 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 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1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党的“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 A.司法为民原则 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 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 的法。该法学流派被称为(c)。 A.自然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社会法学派 D.综合法学派

 

2.法律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和谐。从法的价值来看,这主要体现了 法的(c)。 A.确认性价值 B,目的性价值 C.法本身的价值 D.认识性价值

 

3.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 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 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从法律规范的分类看来,该法条属于(B)。 A.保护性规范 B.相对确定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 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关于该法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条是对国家政策的规定,说明国家政策是法的一部分 B.该条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置了国家义务 C.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明确具体的作用 D.该规定对违法经营者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并无作用

 

5.我国《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 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其中,“处拘役,并处罚金”,从规范的逻辑结构看,属于规范 的(C)。 A.假定部分 B.处理部分 C.制裁部分 D.处分部分

 

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D)。 A.法律汇编 B.法典编纂 C.法规清理 D.司法判例汇编

 

7.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会发生冲突 B.法律与道德虽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但二者无任何关系 C.法律与道德在本质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9.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根据是(A)。 A.法律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方法 C.法律调整主体 D.法律调整适用的法律

 

1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B)。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监察机关的监督 D.审判机关的监督

 

1.《民法通则》中的“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是(A)。 A.公理性原则 B.政策性原则 C.专门法律原则 D.自然公正原则

 

2 .“公民”是(D)。 A.法律渊源 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3.《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 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 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该条文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

 

A.该条规定属于命令性规范 B.该条规定属于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4.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法律解释不能独立于法律推理,有推理才有解释 B.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解释,有推理未必需要解释 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必然涉及到解释 D.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都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5.关于法系问题的如下表述,错误的是(C)。 A.法系的概念首先是西方法学家提出的 B.法系是从形式特点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对法制所做的划分 C.法的阶级和社会本质不同,便不能归属于同一法系 D.法系不等同于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

 

6 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人认为,王某虽 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罚。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D( A.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B.归纳推理 D.辩证推理

 

7.王某窃听其邻居李某的隐私。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 定对其罚款400元,拘留5日。这种处罚属于(B)。B.行政制裁 A.刑事制裁 C.经济制裁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B)基本的法律部门。

 

A.六个 B七个  C.八个 D九个

 

9.关于法律规则的如下理解,错误的是(C )。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规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更具有稳定性和弹性

 

D.法律规则的适用没有法律原则那么灵活

 

1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以下关于这条规定说法正确是(A)。

 

A.这项权利的享用是授权性法律规范实现的方式

 

B.这项权利的享用是规定积极作为义务的义务性规范实现的方式

 

C.这项权利的享用是禁止性规范通过法的实施获得实现的方式

 

D.这项权利的享用是需要法的适用才是获得实现

 

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

 

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

 

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

 

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矛盾

 

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

 

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

 

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大

 

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大

 

C.大陆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

 

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 )。

 

A.法律概念B.法律规范C.法律原则D.法律逻辑

 

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

 

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人的世界观

 

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

 

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 )。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

 

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 )。

A.司法为民原则  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  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1.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有着多方面的差别。关于两者差别的下列选项中,

 

正确的是(abcd

 

A.法典化程度不同

 

B.法的渊源不同

 

C.法律结构不同

 

D.诉讼程序不同

 

12.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

 

)。

 

A.法律原则–般应优先于规则而被适用

 

B.法律原则在每个案件中都应与规则同时适用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13.关于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BC

 

)。

 

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B.新中国法制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的基础上而产生

 

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

 

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与法治原则

 

14.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月30日通过《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是(CD

 

)。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有权解释

 

15.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关于该法规的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BD

 

A.该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司法审判中可直接适用

 

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予以解释

 

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内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16.张某与李某签订了- -份合同,独家代理销售李某公司的一-项专利产品。这一行为所

 

产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ABD

 

)。

 

A.相对权法律关系

 

B.具体法律关系

 

C.隶属型法律关系

 

D.平权型法律关系

 

17.关于当代中国法制基本特点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ACD

 

)。

 

A.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统- -的

 

B.法制体现了人民的所有共同意志

 

C.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

 

D.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BC

)。

 

A.经济基础是决定法的唯–因索

 

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法可以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

 

D.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表现为法总是促进经济发展

 

19.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相同点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CD

 

)。

 

A.二者都属于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

 

B.二者具有国家强制性,都是应当遵循的规范

 

C.二者的变化都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D.二者都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

 

20.关于我国民商法律部门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A.商法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

 

B.民商法中的某些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

 

C.民商法中不存在强行性规范

 

D.民商法部门中存在大量的单行法

 

11.法的价值具有以下特性(ABCD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变异性 D.多维性

 

12.正式解释按照解释主体执行的职能的不同,又可分为(ABC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文义解释

 

1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做出专门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 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 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D )。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14.以下关于法律类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法律类推是形式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的另一种形式 B.法律类推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C.法律类推不完全符合形式逻辑,其正当性在于正义和政策方面的考虑 D.在民事案件中,法律类推难免存在并且具有很大意义

 

15.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以下能力(ABC )。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责任能力 D.承担法律的能力

 

16.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主要有(ABCD )。 A.个人 B.团体 C.组织 D.国家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包括( ABCD)。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

 

18.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产生的指导意义在于( ABCD)。 A.革命”两步走”理论决定了创建社会主义法的步骤 B.民主建国理论是创建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指南 C .“两类矛盾”理论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调整的重心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宏观层次上划分三大部门群,分别是(ABD) A.公法 B.私法 C.司法 D.社会法

 

20.科学立法原则的要求有(ABC )。 A.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B.立法工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 C.立法工作必须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 D.立法工作必须原则性与灵活性正确相结合

 

11.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法制具有稳定性 C.法制具有可移植性  B.法制度具有继承性 D.法制具有变革性

 

1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 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 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C.它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作出具体的处理 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

 

13.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 ABCD )。 A.分配性价值 B.衡量性价值 C.保护性价值 D.认识性价值

 

14.作为国家意志、国家命令的法,必须执行两种职能,分别是( AB)。 A.社会公共职能 B.阶级统治职能 C.法的调整性职能 D.法的保护性职能

 

15.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有(. ABC)。 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B.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 了一系列福利措施 C.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D.弱化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6 .“一国两制”的主要制度性内涵是:(ABCD)。 A.一个国家即一个前提 B.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 C.两制并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 主义 D.两种制度不搞相互敌对,而是要在一国的前提下长期并存,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的 繁荣发展

 

17.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有(ABCD )。 A.法与执政党政策的意志属性不同 B.法与执政党政策的表现形式不同 C.法与政策的实施方式和保障方式不同 D.法与政策的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18.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是(ABCD )。 A.二者的基本构成元素不同 B.对主、客观因素的强调程度不同 C.法律体系比立法体系更稳定 D.二者的基本机构不同

 

19.行政执法的特点有(ABCD )。 A.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广泛性 B.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意志性 C,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 D.行政执法活动具有灵活、高效、快速的特点

 

20.我国目前立法监督的方式除了批准、备案外,还有(ABC)

 

A,审查 B、裁决 C,清理 D.废止

 

1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1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ABC ) A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13.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ABC)。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B.社会权的兴起

 

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

 

1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ABCD)。

 

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D.效力等级性

 

15.一个国家的法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即(ABC)。

 

A.法(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B.法律实践C.指导法和法律实践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

 

D.法的实施

 

16.以下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A.必须要坚持- -个前提,即一个中国B.香港、澳门和台湾永远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D.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7.法律调整的要索包括. ABCD ()。

 

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

 

18.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 ABCD)。

 

A.主体B.客体C.客观方面D.主观方

 

19.法律意识包括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 ABCD)。

 

A.思想B.观点C.知识D.心理

 

20.根据法律监督阶段的不同,可分为(ABC)。

 

A.事前监督B.日常监督C.事后监督D.国家监督

 

填空题:

 

21.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_。

 

22.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法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 上的多数通过。

 

24.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司法权,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 活动,叫做司法适用。

 

25.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是有特定品格的法,即“_良法”。

 

21.马克思法学既有鲜明的阶级性__,也有深刻的科学性。

 

22.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叫做法学体系。

 

23.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24.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律规范

 

25.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自然人的集体

 

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工具性价值。

 

2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补偿

 

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法的适用阶段。

 

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21.法具有两种基本社会职能,即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法的杜会公共职能。

 

22.法的价值可以分为法的目的性价值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

 

2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主要有法律汇编、法典编纂和法规清理。

 

24.运用辩证逻辑所进行的法律推理,可称为辩证推理或者实质推理。

 

25.按照社会调整是否以普遍适用的规则为依据,社会调整可以分为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

 

26.法: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着在社会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总和,是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必备的 条件。

 

27.守法:就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依法作出的一切合法的法律文件和决定的活动。

 

28.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 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29.法律监督(狭义):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的创制和实施的合法 J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

 

26.法的规范作用:是指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 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27.法律概念:又称法律术语,是法律上出现的具有特定含义和指代范围的词语。

 

28、法律解释:是指对法的形式渊源中所包含的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的理解和 阐明。

 

29.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26.法学:一切专门以实际的法律现象(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7.法本身的价值:从法这一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即其他调整社

 

会关系的手段所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的价值。

 

(法律)制裁: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主体不履行行为模式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将要承担

的来自国家强制力的处罚,是一种不利的后果。

 

29.法律监督(广义):泛指一- 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

 

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

 

五、问答题

 

30.恩格斯如何论述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的? (1)在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上,恩格斯有一段名言:“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 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不就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一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 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7分) (2)恩格斯这段话概括了法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交往的重复一习惯一一习惯 法一制定法(立法)。(4分) (3)从世界各国的法律发展历史来看,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不同国家的发展进程快 慢不同,或者虽然处于同一时期,但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4分)


31.如何理解法本身的特殊价值? (1)法有协调对立双方使之共处,达到和谐、统一的价值。(2分) 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具有高度理性化、形式化的特点,能把主体在一定历史 条件下的行为自由、主动性、积极性和遵守一定的纪律、承担一定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使社 会生活避免单纯的偶然性和任意性。(3分) (2)法有使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稳定的价值。(2分) 法是对社会生活参加者一定的需要和利益的确认,是对统治阶级所期望额社会秩序的确 立和维护。法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稳定化的因素。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法的稳定性是 相对的。人类法律文化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结合实际,充分而深入地研究和创造性运用这 种经验,完全可以使法这种社会调整器既具有稳定性,从而保证主体活动的安定、有序,又富有 灵活性和活力。运用得当,法就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3分) (3)法有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经常化、系统化、公开化的价值。(2分) 法既体现一定社会、一定主体共识的“理”,也体现一定的国家权力。国家强制转化为法律 强制,使之与一定的“理”相结合,就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了,从而法有了防治和限制现行 法和依法建立、维护的法律秩序,也是国家权力经常性的表现。法具有公开性的特点,法律的 制定过程、法律的公布、法律适用的公开(不宜公开的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案件除外),使国家 权力和运用公开化,这点对社会生活主体具有重大价值,可以防止法律或执法者的偏私,有利 于查清事实真相,有利于动员社会舆论监督法律的创制和实施,有利于维护法律所中介的合 法利益,防止由于权力的滥用而产生腐败现象。(3分)

 

四、名词解释


26.法的(形式)渊源,是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5分)

 

27.法律汇编,是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 编成册,从而便于人们查阅法律,并为法典编纂和法规清理等打下基础。(5分)

 

28.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了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 利益所必须做得行为(作为或不作为)。(5分)

 

29.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相应社会 关系所施加的规范、组织、控制盒调节活动。(5分) 或者答:法律调整是一种重要的规范性调整加个别性调整的社会调整了。(5分)

 

五、问答题


30.法律关系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l)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1分) 一般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规定的最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 务(1分)。具体法律关系是具体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1分)。  (2)绝对权法律关系与相对权法律关系(l分) 绝对权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为特定主体,另一方为不特定的主体,即权利人是具体的,义 务人则是除了权利人之外的所有的人,最典型的是财产所有权关系(l分)。相对权法律关系 的主体均为特定主体,即无论权利人还是义务人,都是具体的,最典型的是债权关系(1分)。 (3)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1分) 调整性法律关系是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就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它建立在主体合法 行为的基础上(1分)。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为了 实现法律制裁,恢复被侵害的法律秩序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因而它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 的(1分)。 (4)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l分) 在平权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最典型是民事法律关系(1分)。 在隶属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隶属关系,一方必须服从另一方的合 法命令(1分)。 (5)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1分) 这些是按照法律关系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的性质而作的分类。不同部门法的法律规范,其 性质存在很大不同,依据它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也具有不同的性质(2分)。

 

3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

 

(l)法律案的提出(l分)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即享有法定权限的国家机关或个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的建议。(2分) 关于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与人员,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此有详细明确的规定。(1分) (2)法律案的审议(1分)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对已经列人议程的法律案正式进行审查、讨论等的活动。(2分) 法律案提出后要列人议程,必须经过一定程序。(1分) (3)法律案的通过(1分)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三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经 过审议的法律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在整个立法程序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 (2分) (4)法律的公布(1分)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四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将获得通过的法律用法定的形式公之于众。(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并予以公布法律。(1分)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七个基本法律部门分别是什么?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3分) (2)行政法部门。(2分) (3)民商法部门。(2分) (4)经济法部门。(2分) (5)社会法部门。(2分) (6)刑法部门。(2分) (7)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2分)

 

3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包括哪五个方面? (l)依法治国。(2分) 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主义法 治的核心内容。(1分) (2)执法为民。(2分)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出发 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和要求。(l分) (3)公平、正义。(2分)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1分) (4)服务大局。(2分)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1分) (5)党的领导。(2分)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分)

 

30.我国法学体系的六大分支包括哪些?

 

(1)理论法学(1分)

 

这是研究关于法的本质、发展规律等基本原理、学说、概念的学科,包括法哲学、法理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监督学等。(2分)

 

(2)法律史学(1分)

 

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包括法律制度史、法律文化史、法律思

 

想史。(2分)

 

(3)国内部门法学(1分)

 

这是研究法的不同部门的法学学科,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婚姻法学.经济法学、

 

刑法学、诉讼法学、生态环境法学等。(2分)

 

(4)外国法学(1分)

 

这是专门以外国的法律制度和学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1分)

 

(5)国际法学(1分)

 

泛指-切研究调整涉及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国家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

 

经济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刑法学等。(1 分)

 

(6)边缘法学(1分)

 

这是法学与其他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包括法医学、物证技术学,法律心理

 

学司法统计学等。(1分)

 

31.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正确。(1分)

 

首先,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实充分;(1分)

 

其次,定性要正确。(1分)

 

第三,对案件的处理要正确。(1 分)

 

(2)合法。(1分)

 

首先,必须符合实体法的规定;(1分)

 

其次,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1分)

 

(3)及时。(1分)

 

首先,及时办案,及时结案,不拖延推诿;(1分)

 

其次,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1分)

 

第三,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案件,要在法定时限内,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尽量

 

缩短办案时间,尽快审结案件。(1 分)

 

(4)合理、公正。(2分)

 

首先,审判机关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居于公正立场,秉公执法;(1分)

 

其次,法的适用的结果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现状及发展的综合需要,

 

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正要求。(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