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为人师表德先行
日期:2020/3/16 12:30:05 开放大学电大报名网 浏览量:

开放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这里的学生都是成人,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都参差不齐,在学习态度方面都比较端正,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作后发现知识不够用才继续深造,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铜仁电大担任两年班主任,我在如何当好电大班主任方面有很深的感触。


为人师表德先行


班主任是教学管理的引领者


电大开放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招生政策、教育教学管理、授课方式、学生管理、班主任管理、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都与普通高校迥然不同。在电大开放教育中弱化了教师作为知识灌输者的角色与身份;强化了教师作为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和作用。尤其是班主任这一角色的胜任,会给招生工作、教学工作、学生管理、考试管理、网上导学及BBS讨论等工作的开展造成深远影响。实践工作表明,班主任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宣传是否到位、态度是否真诚、服务是否优良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影响生源,尤其是专科班班主任,学生的升学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去年11月和今年5月笔者随校领导分别到重庆万山和湖南岳阳参加了两次较大型的电大系统研讨会。在与同仁的交流中获悉,很多兄弟电大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和对班主任工作的督促,以情感为纽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很多兄弟单位,班主任既是招生主力,又是教学先锋。会上,各兄弟单位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都有自己办学的亮点与特点,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话题:如何克服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积极推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电大事业跨越发展、多元发展。


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电大学生多数都是有工作单位的成人生,部分学生甚至是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工学矛盾在这些学生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由于工作繁忙、家庭及生活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部分学生抱着混文凭的心态,但大多数学生都很认真,也很关注在电大的继续深造。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可以获悉很多书上没有的知识与信息。有时,学生的一些观点很独到,一些建议很中肯,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这两年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我学到了很多,也了解到很多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差异。作为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有感动、有经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疼痛。


为人师表,德先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与开拓者,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教师职业又是神圣的,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蜡烛、人梯、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铺路石”,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没有教师,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没有教师,人类就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和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一颗火热而真诚的心。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敬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站在三尺讲台上就要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与时俱进,要与学生多交流,营造热烈的互动场面,努力达成教学目的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如今课改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知识,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聆听学生心声,走进学生心灵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与学生以心换心,能倾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责任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近或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既要是严师,更要扮演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都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