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云时代的课堂与师生关系
日期:2022/4/29 12:43:43 开放大学电大报名网 浏览量:

未来的教室往哪里走呢?是不是像今天的席卷全国的智慧教室那样将电脑和录播以及物联网布满传统教室就是未来教室了呢?完全不是。

未来的教室是需要在在线教育后未来的教师和未来的学生转型后新的行为学而组成的崭新空间。1994年出生的詹宇立是网络的土著,他18岁的时候编程经验就已经达到2万行。詹宇立认为云时代下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其“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征。原先在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唯一代理人,拥有对知识的生杀大权: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解释,全都凭老师一张嘴。而到了云时代,“教师”这一身份被去中心化了:你面对着屏幕,今天是A老师做的课件,明天是B老师讲课,网上答疑的又是C老师。单个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上的知识源源不断地通过一群老师传递到学生面前,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说就是带宽更大。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扮演的“桥梁”式的角色越来越弱,知识跟学生间的距离越变越短。在通讯领域中的我们都知道一条常识:信号传递过程中经过的设备越多,信号衰减的幅度越大。知识其实也是同理。云时代下的学习,弱化了教师的参与,实际上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会更加凝练、更好理解,也就是信噪比更高。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绝不再是以前的教书匠、录音机,而是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的“领路人”:筛选、介绍网络上优质的课程,给学生介绍团队合作、信息检索的工具和方法,给学生的创意作品作评价。教师这个职业,自孔孟盛行的两千多年以来,将第一次摆脱枯燥的重复,变得极其地富有创造性和活力,带来不可比拟的巨大成就感。

针对詹宇立这样的年轻人,中国最大的在线学习社区沪江网在网络学习的设计中不仅对动辄数千人的在线学习平台配备了大量的助教解决学生的问题,更为每位学生增加了同桌这样的社交功能。沪江的“同桌”其实是一种“弱同桌”关系:两人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能彼此看到对方的动态:学了什么课、背了多少单词等等。像这样模拟现实学校的设定,其实是营造一种现实中的熟悉的感觉,关键在于改变用户的心理认知:让用户对于屏幕里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学校多几分熟悉的亲近。这也可以模糊地理解为一种产品层面上的“拟物设计”。

云时代的课堂与师生关系

目前依托沪江社区,沪江网用户数已经超过8000万,而员工还不足1000人。远远少于沪江用户的新东方拥有的教师4万名。

相比起沪江,互联网+让新东方感到了危机,而有趣的是,仅仅10年前新东方作为革命者,刚刚革了传统应试英语教室的命。作为新东方留学的升级版,厚仁教育的陈航建立了留美学生的家长群,其家长与留学顾问之间的联系比学生更加紧密,这种家校关系也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无独有偶,著名网络英文学习的创始人耶鲁大学博士薛涌,不为应试在网络空间建立的远程针对性辅导,其挑选学生和针对性辅导,也成为另外一种师生的样板,其“薛勇说”也建立了另外一种家长、学生、教师的新型关系。

被技术解放后的课堂将变成什么样?我们现在断言还为时过早,然而趋势却是明了的。无论是作为基础教育和儿童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社区教育,其走向可能也是不同的。今后的课堂肯定的方向是教师要做的更多了不是更少了。而针对创造为主的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许回归“发现天才、奖掖后生、亦师亦友、终身同道”的教育本真,才是正道。周有光针对精英教育和教育家情节的一段评论,也非常有利于我们探讨创客时代的教育:“你有什么资格培养领袖人才?领袖人才是在社会中自然产生的,不是学校教育能够培养的。应该给学生兴趣培养提供机会,你给他灌输东西,脑子装得满满的,他就没有自己的空间和兴趣去学东西了。”

   (作者为上海庚商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文摘编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