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正视问题,积极推进“助力计划”试点项目
日期:2022/5/1 14:49:47 开放大学电大报名网 浏览量:

   国家开放大学实施“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试点,是国家开放大学依托包括总部、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学习中心等在内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与行业、企业和工会系统等广泛合作,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社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在职职工开展的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该试点对于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职工成长发展,助力开放大学建设和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实施“助力计划”试点以来,在取得不断进展的同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一、办学层面

1.课程开放

广播电视大学从1995年秋季试行招收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学生以自学和收听、收看必要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课为主,不组班教学,接受适当的教学辅导,就近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取得规定的学分后,由中央电大颁发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注册视听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课程开放,但是随着该项目的结束,广播电视大学意义上的“课程开放”也结束了,但是其一系列举措仍然是有借鉴意义的。

“助力计划”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课程开放,首先必须达到随时注册、随时考试的基本条件,使在职职工均可自主选择课程注册学习,获得单科结业证书,或者按照证书教育相关规则,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培训证书。进一步,“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必须完备,可累积课程学分,且学分终身有效。最后,适应学生工作情况及其信息的更新,学生按照学习需求,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使符合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的学习者,积累一定的学分后,可以按照毕业规则申请获得学历证书。

2.学历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目前高职招生改革,除了基于高考的“知识+技能”招生以外,其他五种(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不提“注册”)、对口招生(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的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都是“免高考”的招生方式。严格意义讲,其中有两种是“免考”的招生方式:一种是综合评价招生,是指社会确有需求而实际招生困难的一类专业(如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目前还只限于面向普高学生,将来有可能扩展到面向中职学生;另一种是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或由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相关审核,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后,可由有关高等职业学校直接免试录取。

“助力计划”的学历教育招生可以借鉴高职招生,譬如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培训证书可以等同为高中同等学力,可注册专科学历教育学习;技能拔尖人才等同为由高中同等学力,可注册专科学历教育学习;而对于初中毕业生,有相关专业的工作年限,补修部分课程即可等同为具有高中同等学力,可注册专科学历教育学习。学历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绝不仅是为了开放教育面临的生源危机问题而设计,而是着眼于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但是,对应的招生制度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一定要遵循规则和流程,没有门槛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谈不上质量。没有质量,开放大学也就没有声誉。

3.合作办学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提出了“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的培养原则。其内涵是在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上,倡导和要求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人才类型和教育内容上,倡导和要求注重实用、注重技能;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倡导和要求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这一理念是在黄炎培先生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亲身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我国现阶段“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之一。目前高职在合作办学方面,采用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一系列措施,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助力计划”试点进程中,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相对于“狭义”的准四级性质层次维系和管理的电大系统,未来的开放大学系统不能用行政层级划分,而应该是一个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和教学系统,合作的行业、企业都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助力计划”应该根据这个特点,鼓励和支持分部和当地的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单独到企业去设点,也可以依托企业的培训基地去设点,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去设点。通过实施“助力计划”试点,探索开放大学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适应在职职工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与行业、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对接。并让行业、企业要深度参与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制定的实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能力的建设;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二、教学层面

1.课程平台

目前,“助力计划”课程平台集成总部、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学习中心的课程(含证书课程),包括学历教育课程278门、证书教育课程8门、公开课程29门。根据新型产业工人在职学习特点,课程平台涵盖了不同职业技能且适应面较广的课程(群组),除了包括机械制造、自动化、汽车、工程管理、计算机、通信、能源、矿业工程、化工技术、城市轨道运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群,还有一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等学科门类的课程,以期提升新型产业工人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目前的“助力计划”课程平台也是开设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32个专业的基础。

随着“助力计划”试点的推进,需要进一步探索总部与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合作建设课程,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与行业、企业和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合作建设课程,整合、共享全社会优质课程的模式与机制。同时也需要制定课程标准及课程认证程序、课程管理办法、课程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等,逐步建立课程动态调整,以及课程准入和退出的机制,最终建立一个模块化、多层次、多通道的“助力计划”课程平台。

课程平台中课程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也保证了课程开放的可行性,同时也保证以课程为基本单元,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规则,为相关企业量身定制学历教育专业和证书教育项目,为适时启动“企业定制”专项试点提供了可能性,并期能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增强专业规则的适用性、可扩展性、交叉性和纵向衔接性。

2.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目前“助力计划”的课程多是直接引入开放教育的课程,而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不紧密,多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多,而实践环节较少,而且多以现状调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某章节内容对应的实践,缺乏综合性实践教学和真实项目实践。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缺乏联系,相互割裂,学习过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助力计划”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着眼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助力计划”应按照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亦可以借鉴高职的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本文摘自国家开放大学时讯网,欢迎关注了解国开,支持国开发展)